第一百零三章 张相公破防

斗破小说网,www.doupocangqiong.org,如果被任意浏/览/器转/码,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阅读.

    “那就是真是祥瑞了?”赵公子忙满脸惊喜的追问道。

    “岂止是祥瑞!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最高等级的瑞兆啊!”张居正激动的跟什么似的,紧紧抓着赵昊的手腕,整个人都哽咽了。

    “而且这是神龟呀!既不是凤凰、麒麟,也不是龙和白虎,偏偏就是一只龟,绝对是天意啊!”

    张居正抓着赵昊的手双手擎天,然后噗通就给那轿子里的大象龟跪下了。

    五体投地、虔诚跪拜,涕泪横流、万分激动道:“神龟一出,我万历一朝注定中兴大明啊!”

    赵公子被岳父抓着手腕子,只能也陪着跪一跪,求个长命百岁了。

    他都傻眼了,没想到自己这辈子,会给一只乌龟磕头。好吧,是象龟……

    但岳父跪得这么高兴,他又有什么办法?

    赵昊认识偶像也十年了,连他闺女的肚子都搞大了,也没见岳父如此失态过。

    没想到居然因为一只魔鬼岛的象龟,直接破了防。果然还是闺女的礼物最能送到当爹的心坎上。

    好吧,张相公如此激动的原因,赵昊还是知道的,只是没想到他会激动成这样。

    看来岳父这几年,承受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啊……

    ~~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堤高于岸,浪必摧之。

    张居正如今权柄之重,二百年来臣子第一。而且他厉行改革,用考成法把大明官场烤得外焦里嫩,官不聊生!他不是浪催的,谁是浪催的?

    当然,他如今控场能力太强……内阁、厂卫、科道、后宫都是他的铁杆,所以这股风浪也很难让他湿身。

    直到一年前,张居正终于遭到了当政以来的第一次打击!

    起因也十分荒谬,居然是因为一次大捷。

    张相公当国后,继续重用辽东巡抚张学颜和总兵李成梁,对他们信赖有加、大力支持。

    这两位也没有让张相公失望。万历三年冬,两万土蛮骑兵,攻破平虏堡南下进犯辽东。

    蒙古人本以为明军肯定会龟缩不出,结果张学颜和李成梁率军,于沈阳城外列阵迎敌,吓得鞑子赶紧后撤。

    此时的辽东官军经过张居正推行的军事改革,在当世名将李成梁的调教下,战斗力十分彪悍。

    官军先用火炮猛轰,吓得蒙古人人仰马翻后,李成梁的精锐骑兵发起冲击,只一个回合便将两万敌骑击溃。

    接着李成梁亲自率军追至河沟,再度歼敌数千,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辽东大捷!

    这也进入万历朝后,官军战果最辉煌的一次大捷。谁知捷报八百里加急入京,却引发了一场险些断送万历改革的轩然大波!

    得知辽东大捷,张相公自然是最高兴的,他推行考成法三年多来,砸了多少人的饭碗,摘了多少同僚的乌纱?各方面遇到的阻力自然越来越大。

    这场大捷来的正是时候,用来证明改革的正确性,可比什么祥瑞有说服力多了!

    所以张相公迫不及待打开了捷报,却不由眉头一皱。

    不是大捷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报捷的人有问题——具本的居然不是辽东巡抚张学颜,而是辽东巡按刘台。

    抚按虽然都是钦差,但尊卑有别!巡抚才是军政主官,巡按只是监察官!

    这种天大的露脸的事情,当然要由主官来具本报捷了。刘台最多只能联署,为捷报的真实性背书。

    这个刘台怎么敢撇开巡抚,抢先奏捷呢?

    因为他是隆庆五年的进士,张相公的得意门生!

    张相公推行改革,破旧立新,为了跟旧势力对抗,当然要提拔自己的门生了。

    而且刘台还是湖广兴国人,是张相公的乡党晚辈,就更加被重用了。

    张居正派他去辽东,很明显就是替自己盯着东北老铁们,让他们好好干,别整幺蛾子。

    自隆庆封贡以后,俺答汗当上顺义王,再也不用抢劫了,心灵空虚了,便和三娘子皈依了藏传佛教。在顺义王夫妇的带头下,整个鞑靼上下便沉迷信佛不可自拔,已经几乎提不动刀了。所以现在大明主要的边患,就剩一个辽东了。

    辽东的蒙古各部一看,鞑靼部如今精神物质双丰收,日子别提多滋润,便也想效仿封贡。

    当初俺答封贡时,虽然是高拱主导,张居正分管军事,也是出了大力的。就在大家以为这会肯定‘外甥打灯笼——照旧’时,张居正却明确表态,坚决不许!

    他的理由是,大明积弱日久,短期之内没法像国初那样,大军远征蒙古各部,将其一举逐出漠北。所以只能实际一点,暂时以九边安宁,不扰内地为要。

    但鞑虏凶残无信,一味怀柔只会助长嚣张气焰。如果西边的鞑靼和东边的土蛮都给予封贡的话,两边都不会珍惜的。所以必须要坚决的拉一派打一派,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才长久!

    既然俺答封贡后,一直表现不错,据说还带头吃斋来了,那就继续喂他胡萝卜好了。但对辽东的土蛮,就要坚决的打击了。

    不能因为他们求饶而松手,必须年年打,年年往死里打,打到没有土蛮了为止。这样非但能震慑东北的那帮子蒙古女真部落,还能让西边的俺答汗更珍惜得来不易的封贡机会,不敢越雷池半步。

    待官军集中力量,平定辽东后,再回过头来收拾被宗教和贸易养废了的鞑靼部,不就易如反掌了?

    ‘东制西怀’就是张相公为根治困扰大明百五十年的鞑虏之疾,开出的一剂药方。

    如今‘西怀’已经完成,就剩全力‘东制’了,张相公自然希望辽东文武合力,内外齐心,把劲儿往一处使了。所以刘台临行前,张居正特意面授机宜,告诫他去了辽东只看不说,有什么问题调查清楚了报给自己处置,不要干扰辽东文武,尤其是不要对辽东巡抚指手画脚。

    因为张学颜是高拱用的人,如今朝中高党略尽,几乎跟高拱沾边的就倒霉,张中丞这种漏网之鱼自然难免惴惴。

    但张居正没法动他,因为实在是非他不可啊。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砦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近十万。然自嘉靖戊午大饥,逃亡三分之二。之前两位巡抚王之诰和魏学曾,都是名臣干吏,然而两位中丞竭尽全力,也未复全盛之半。

    隆庆四年辽东又遇荒旱,饿殍枕籍,蒙古和女直各部趁势而起,辽东形势岌岌可危。

    张学颜临危受命,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终于恢复了辽东的战斗力。,

    他又与大将李成梁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经营数载,终于将辽东局面收拾一新,把鞑子女真打得屁滚尿流,人口和兵力也恢复如旧。

    要想扫平辽东,这样身系边陲的能臣,张居正哪敢轻言撤换?相反,还得给张学颜加官进爵,温言宽慰,好让他打消求去的念头,安心跟李成梁搭班子,把土蛮干趴下再说。

    可刘台这一搞,让人家张中丞怎么想?

    张相公又一寻思,顿时了然——这小老乡在辽东,还不知怎么扯大旗作虎皮呢。恐怕早就骑在张学颜、李成梁的脖子上作威作福了。

    他意识到,之所以独有刘台的捷报,却不见张学颜的。八成就是辽东文武在给刘台这个二百五点炮。

    也小小的将了他张相公一军,你的考成法中,不是强调‘综核名实’吗?该谁做的事儿就是谁做,决不能越权行事!

    现在刘台明显是越权了,看看张相公到底会不会偏袒门生。

    自然,张相公也只能挥泪斩马谡了。

    于是张居正写了圣旨,以皇帝的名义斥责了刘台一番,命他立即回京接受处理!

    正常来说,刘台应该很清楚,自己虽然被臭骂一顿,但没有马上丢官。这就意味着老师还是保护他的。大概率回京冷处理一段时间,就能继续被委以重任了。

    然而刘台偏生就是个二百五,而且有言官的共同毛病——死要面子。接到旨意后,他大感颜面扫地,是又气又恼。觉得自己为老师来这苦寒之地,跟一帮臭丘八混在一起,冻得菊花都开裂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就是抢先报了个捷吗?至于把我如此羞辱,一棒子打死吗?

    加上有人怂恿,他脑袋一热,就玩了票大的。成为大明开国两百年来,第一个上疏弹劾老师的学生!

    当年户科科长汪文辉上疏论言官,只若有似无的影射了下座主高拱,就把高阁老气得死去活来,撂挑子不干。把汪文辉的奏章说成是欺师灭祖第一疏!简直都要十恶不赦了。

    可跟这位刘御史比起来,王科长当年的含沙射影那都是弟中弟,刘台可是指名道姓的弹劾了张居正,弹章一上,张相公直接被气得吐血晕厥。

    苏醒过来后,他对吕调阳垂泪喟叹‘国朝二百余年并未有门生排陷师长,而今有之。’

    第二天便向皇帝……其实是垂帘听政的太后,上表请辞。

    太后自然不许,万历也亲自下了御座,双手扶他起来,慰留再三,张居正却依然坚决求去。

    后来太后亲自出面挽留,他才勉强留下。

    同时太后亲自下旨,命锦衣卫将刘台那杀材刘,披枷戴锁地从辽东押至北京,打入锦衣卫诏狱,严刑拷打幕后主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