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开播(下)!】

斗破小说网,www.doupocangqiong.org,如果被任意浏/览/器转/码,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阅读.

    >    ,!

    对于央视和一些业内人士来说今天是一个不寻常的晚上,央视一套关注着《翩翩起舞》能否继续让他们引领综艺电视节目的潮流,徐一鹏陈野等栏目组工作人员期待着《翩翩起舞》的收视率,电视行业的业内人士也在观望着《翩翩起舞》会给这个行当带来多大的影响,当然,也有人想看看张烨次执导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到底是一档什么样的片子。

    不过对于寻常老百姓来说,这却是一个寻常的夜晚。

    有人放学回来,有人下班回家,他们打开电视机,有人可能只是出于无聊,也有人可能只是想放松一下。

    所以问题来了。

    今天究竟是寻常的一天?

    还是不寻常的一天?

    还是寻常中带着不寻常的一天?

    又或者是不寻常中带着寻常的一天?

    ——草,鬼他妈才知道!换下一话题!

    ……

    “开始了!”

    “哈哈开播啦!”

    “可算是来了!”

    “陈野出场了!哇!霍教主露头了!”

    “范文丽是不是变胖了啊?莫非怀孕了?”

    “汗,丽丽老师还是那么不上镜啊,不过没办法,谁让人家是专业的舞蹈人士呢,本来就不是靠脸吃饭的!”

    在一片火热与期待的氛围下,《翩翩起舞》在央视一套播了!

    电视画面上,陈野一出场,就引了全场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所有人都站了起来,拼了命地拍手!

    “《翩翩起舞》的舞台,本节目由纯合矿泉独家冠名赞助,感谢华丽家电和丽托洗衣液的大力支持……”陈野站在舞台中央,念完一大串广告后,笑着大声道:“在这里,我们将和三位嘉宾导师一起,见证一场共和国舞蹈领域的盛宴,在这里,我们将与全国几千万观众一起,见证一场有关于舞蹈的奇迹!”

    掌声雷动!

    “先欢迎,霍东方老师!”

    “欢迎,范文丽老师!”

    “欢迎,沈丽丽老师!”

    几位导师笑着对镜头招手!

    导师们都衣着华丽,这几套衣服和造型就看出节目成本了,肯定便宜不了,应该是单独给导师们订做的。

    整个舞台也是靓丽十足,因为之前的舞台出了事故,很多地方都损坏了,于是央视一套重新重金打造过后的这个舞台已经没有了一丁点《好声音》录制时的模样,几乎是一个全新的台面了,很闪亮耀眼!

    接下来,陈野开始介绍比赛选拔规则。

    陈野是访谈节目出身的,虽然也做过不少综艺节目,不过成名作还是访谈类型的,再到后来的春晚主持人,陈野的主持风格明显和张烨不一样。

    张烨注重的是幽默以及口才和个人才华素养,这厮的主持风格永远无法复制,脱口秀的幽默和机智?品三国的知识量?好声音的嘴皮子度?谁也没办法模仿,个人风格极其鲜明,只要他站在舞台上,那么他就是唯一的主角,他是独立于节目外的一个闪光点,这就是张烨的特点,在主持领域,他永远是特立独行的存在。

    而陈野的特点则是亲和,他注重的是观众情绪和现场气氛,应变与适应能力很强,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最大限度地将节目特点凸显出来,是一种稳重且一切尽在掌握的主持风格,这也是奠定他成为春晚主持人的基础。

    几分钟后。

    正题开始了!

    “下面,有请第一位选手登场!”

    画面一跳,选手的bsp;   “我叫齐芳,从小就喜欢跳舞,我五岁那年……”

    这一点上,《翩翩起舞》采用了《好声音》的讲故事手法,因为《好声音》的成功早都被业内分析烂了,张烨对于节目制作的模式以及讲故事的方法,大家也早研究透了,知道这种选手还没出场就先长篇大论地介绍一番是有助于帮助观众增加所谓“代入感”或“认同感”的,事实证明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正是张烨的聪明之处,有了张烨成功模式的带领,后人自然照猫画虎,不可能放着这种成功经验不用。不过,《翩翩起舞》也没有完全照搬《好声音》,还是按照自己的节目类型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调整。

    选手登台。

    现场观众都出若有若无的惊呼!

    网上很多人也议论疯了!

    “啊?”

    “这么胖啊?”

    “这女的得一百八十斤吧?”

    “汗,这能跳舞吗?”

    音乐起,舞蹈开始。

    更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个叫齐芳的选手一上来就是火热无比地扭动起来,跳的竟然是桑巴舞!

    大家都看呆了!

    “我靠!我靠!”

    “跳得这么好?”

    “天啊,这画面太刺激了!”

    “这选手可以啊!”

    镜头中,霍东方和范文丽也吃惊地对视了一眼,都用一种欣赏的眼光直勾勾地看向齐芳,似乎已经要将这个选手收入麾下了,而专业搞舞蹈艺术的沈丽丽也一眨不眨地看着女选手,到了最后,沈丽丽甚至也从嘉宾座椅上站了起来,一脸笑意,不由自主地跟女选手一起跳起来!

    观众沸腾!

    现场气氛热烈!

    作为一个选秀节目,第一个出场选手有多重要就不用说了,作用几乎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如果第一个人抓住了观众们的眼球,那么这档节目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大半,无疑,《翩翩起舞》做到了!

    ……

    父母家。

    老妈看着电视道:“这节目还不错啊!”

    老爸看向儿子,“你觉得这节目能火吗?”

    张烨摇摇头,“我也说不好,但应该不会太差吧,徐一鹏陈野他们也很聪,把我做节目的精华都给学去了。”其实一看之下,张烨是挺意外的,原本还真没觉得徐一鹏陈野俩人能鼓捣出什么好节目来,不过显然,这节目播出后的观感让张烨比较意外,比他想象中要好得多!

    老妈道:“就算成绩再差,肯定也比纪录片收视率高多了。”

    “妈,您还别这么说。”张烨翻白眼,“这可不一定呢啊。”

    老妈道:“怎么不一定?你一个纪录片还真想跟综艺节目比啊?”

    张烨呵呵一笑,“为什么不能比?谁说记录片收视率就一定比综艺节目差了?您看这《翩翩起舞》播的挺热闹,收视率可能也会很不错,但其实还是有弊端的,舞蹈类的选秀节目天生就有缺陷,因为舞蹈这门艺术,了解的人不是很多,喜欢的人也不是很多,具体受众能有多少,得打一个问号,就算这节目能火,那么火爆的程度也是有一个上限的,到了这个人数上限,在往上就很难了。”

    在这个地球上,舞蹈类的节目还不是很多,这么大型的选秀《翩翩起舞》甚至还是独一份,不过在张烨当初的世界上,舞蹈选秀节目其实已经不少了,那些节目的起起落落,张烨都是一步一步跟过来的,自然看的也比这个世界的人清楚,他甚至舞蹈选秀节目的痛点在哪里,所以当初按照央视一套的要求写出舞蹈选秀的策划案后,张烨也就是随便写了几笔,压根没准备自己做!

    老妈不太认同,道:“可纪录片受众更小啊。”

    “您这话别人肯定会认可,但我还真不这么认为。”张烨笑道:“正常人肯定觉得一些冷门类的综艺节目就算受众再小也不能比纪录片小,可这个真不一定,我的纪录片播的是美食,下到三岁孩子,上到九十岁老人,谁不吃饭?有几个人不爱美食?我纪录片的受众看上去不大,可实际上却是全年龄无限制的,抛开纪录片和综艺界本身的受众界限来说,我的纪录片还真比舞蹈类节目受众大!”

    老妈撇着嘴道:“我怎么就这么不信呐?”

    辰辰也出一声“呵呵”。

    张烨无语,也不跟老妈她们掰扯了。

    ……

    微博上。

    《翩翩起舞》几个同步讨论的微薄热度很高!

    “好看啊!”

    “我喜欢第二个选手!太漂亮了!”

    “是啊,那女的颜值相当之高呀!肯定会火!”

    “还是第一个胖子跳得好!画面冲击太大了,原来胖子也能跳成这样啊,简直太励志了哦!我决定了,明天开始学跳舞!”

    “我也要学!”

    “喜欢陈野的主持风格,真稳!”

    “冲着霍教主来的,果然没让我失望!”

    “霍教主和范文丽跳舞那段,真是笑死我了!哈哈哈!”

    “收视率肯定差不了啊!要我看,第一期肯定能过1%吧?”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觉得好看。

    “我认为一般。”

    “没有《好声音》好看啊,比想象中差了一些。”

    “嗯,舞蹈还是看不懂,没什么意思。”

    “舞蹈类节目肯定比不上唱歌类的大众,不过也足够了啊,播能有个1%的收视率还要怎么样?现在有几个电视节目播就能过1%全国收视率的?今年也就《好声音》这一个吧?以后冲一冲的话,后面几期还会拉高呢,现在看来《翩翩起舞》的口碑还不错,看的人很多的。”

    “听说《翩翩起舞》最后决赛的时候是要直播的,当初央视一套可都没给《好声音》决赛直播的权利啊,张烨据说申请了好多次都没批下来,现在这个权利给《翩翩起舞》了,真要直播决赛的话,那一期的最高收视率过《好声音》也不是不可能吧?”

    “谁告诉你播能有1%?我看也就o。5%。”

    “不可能,1%以上妥妥的!1。5%也有戏!”

    “真他妈不公平,央视一套对《翩翩起舞》和《好声音》简直两个态度啊,决赛直播权都给了?”

    “咳咳,楼上的朋友,其实单论这件事情确实不能怪央视一套,你难道不知道张老师的恶名吗?哪次遇见直播张老师不搞出点事情来?魏爸爸追悼会那事儿,上海广电记者招待会那事儿,每次都是个惊天动地的阵仗啊,别人直播还可以,让张烨老师直播?谁不得心里咯噔一下啊,要是你,你敢批张老师直播权吗?所以啊,实在是张烨老师名声太差了啊!别人都怕他了!”

    “对了,张烨的节目怎么样了?”

    “不知道,还没看呢。”

    “纪录片你们也看啊?汗,你们真行。”

    “《翩翩起舞》播广告了,我去扫一眼张烨的纪录片,叫什么来着?”

    “叫《舌尖上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