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章: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恐怖如斯
- 下一章: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吾甚不爽
斗破小说网,www.doupocangqiong.org,如果被任意浏/览/器转/码,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阅读.
房俊拈杯饮茶,含笑不语。他没料到噶尔家族如此之快的受到松赞干布的忌惮与排斥,甚至将其放逐至青海湖,充当吐蕃与大唐之间的缓冲。
何谓缓冲?
炮灰而已。
若是两国稳定则罢,一旦局势不稳甚至开战,噶尔家族便要首先遭受战火之洗礼。吐蕃进犯大唐,噶尔家族则为先锋;大唐攻伐吐蕃,噶尔家族则首当其冲。
松赞干布此举,固然是为了稳定吐蕃内部祸乱之源,维系他的统治,可着实刻薄寡恩之极。
如此,噶尔家族不甘于沦为两国之间的炮灰,从而主动谋求生路,倒也不足为奇。
只是房俊更没有想到的是,禄东赞的决定做的如此之快,河西之战刚刚结束,噶尔家族甚至尚未完全占据青海湖,没有将吐谷浑在青海湖的势力清扫一空,便派遣儿子前来与大唐结盟。
禄东赞的目光极其甚远,这一点始终令房俊甚为钦佩。
若非他极力建议松赞干布向大唐求亲,并且出使大唐一力促成了文成公主的嫁妆,吐蕃如何能够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一跃而成为天下有数的强国之一?
可以说,大唐之威胁不在吐蕃,而在禄东赞。松赞干布排斥禄东赞,甚至将其家族放逐于青海湖,看似稳定了吐蕃的局势、巩固了他自己的统治,实则却自断一臂。
因为房俊的干预,吐蕃向大唐求亲的野心并未实现,这使得吐蕃未得到来自于大唐的医术、建筑、冶炼、文学等等方面的知识,实力不可能如同历史同一时期之时突飞猛进,与眼下的大唐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所依仗者,无非是高原之地利而已。
……
见到房俊只是饮茶,含笑不语,论钦陵那张极肖其父的瘦削脸庞有些疑惑,上身微微前倾,奇道:“难不成大帅无意于此?”
在他看来,大唐固然强盛,然则一场东征起码耗费半数国力,眼下大食人又在西域攻城掠地,唐军迟早必去支援,这又是一场恶战。连续的大战对于国力的耗损是极其巨大的,再是强大的国家也吃不消。
这等情形之下,笼络、联合噶尔家族,使得大唐与吐蕃之间的缓冲愈发稳固,不至于发生摩擦导致两国开战,实乃是最为重要之事。
所以噶尔家族主动示好,恳请结盟,房俊自当热情洋溢的予以答允才是……却不想是这等冷淡的回应。
难不成是看不起噶尔家族,认为在赞普的统治之下,噶尔家族并未有足够的力量维系青海湖的安定?
论钦陵面色隐隐难看。
房俊笑着摇头,放下茶杯,道:“青海湖水草丰美,湖盐丰富,实在是作为家族根基之宝地。只要不发生大战,二十年之后,噶尔家族的势力必定突飞猛进,就算是新建一国,亦非不能。吾赠送千部天竺佛经于阁下,以为噶尔家族获取子孙繁衍之地之庆贺。”
论钦陵浑身一震,双目放光,赶紧正襟危坐,颔首合十,感激道:“父亲一直说起大帅,言及大帅豪放大气、胸怀四海,如今亲眼所见,果不其然。如此,在下代替十余万族人,感谢大帅之慷慨,大帅之友谊,噶尔家族永不忘记。”
这个年代什么最珍贵?
不是黄金,不是珍珠,而是书。
汉人何以世世代代保持先进之文明,诗礼相传、永无断绝?便是其先贤大哲将其所领悟之思想、创建之文化载于书册之上,传诸于后世,子子孙孙遵其足迹而行,始终保持在一个高度,且时而有惊才绝艳之士横空出世,将祖先之建树发扬光大,日益精进。
书,是文化之传载。
而对于信仰坚定的吐蕃人来说,“雍仲本教”便是他们的文化。
“雍仲本教”于天竺佛法系出同源,虽然各自的发展轨迹不同,但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吐蕃人接触天竺佛法其实时间不长,却能够吸收其中之精华,与本身之佛法相互印证、共同发展,如今已然自成一派。
然而天竺固然佛法精深,但是极度落后,很多佛法经典甚至写在树叶之上,传诸后世,很多佛法更是口口相传,难以借鉴。
大唐高僧玄奘历经数万里之遥,自长安出发前往天竺求取真经,之后将其携带回长安,予以编辑、刊印,使之大行天下,佛门昌盛。
而作为以佛法为本源的吐蕃人,早已对大唐之佛经垂涎三尺,求而不得。
眼下听闻房俊赠送千部天竺真经,如何能不欣喜若狂?
房俊微笑道:“佛度有缘人,吾与令尊忘年之交,于长安之时,时常坐而论道、言谈甚欢。如今见到阁下亦是相逢恨晚,区区礼物,不足挂齿。只要噶尔家族不会怨恨吾心怀奸诈就好。”
论钦陵摇头道:“断然不会。大帅虽然执掌千军,杀伐决断,却是个精通佛法之人。佛陀降世,悯世人悲苦,故而创建佛法普度众生。大帅能够不囿于一家一国之局限,使得佛法传遍四方,其功足以使得天下信众感念于心,衷心钦佩。”
佛法之中,最重要的便是一个“缘”字,若有缘,则一念通遂,万法在心,若无缘,则相逢而不识,难入佛法之境界。
一句“佛度有缘人”,将佛法之真谛阐述得清清楚楚,论钦陵岂能不服?
当然,佛法讲究的是悲悯世人、普度众生,与征伐杀戮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民众久习佛法,戾气渐去,性情温顺,会使得吐蕃人剽悍之民风大为减弱,崇尚和平,厌恶征战。
这亦是房俊“不要噶尔家族怨恨其心怀奸诈”之本意。
吐蕃国内,一般的民众、奴隶是不能够修习佛法的,一则是因为民众、奴隶的等级与牲畜并无不同,没有资格修习佛法,再则亦是因为缺乏传播之途径,一般的底层人民根本接触不到精深的佛法。
然而若是房俊赠送噶尔家族千部佛经,如此之大的数量足以使得佛法蔓延开来,任何人都有机会修习。
族人们修习佛法之后,一个个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不杀生、不嗔痴,剽悍之习俗必将一扫而空。
固然境界更上一层楼,但是温顺如绵羊一般,还能保持几分血勇之气?
然而论钦陵需要的考虑不止这些。
噶尔家族的族人血勇剽悍固然重要,但是如何维系噶尔家族在青海湖的统治,却更重要。
无论如何,吐蕃的赞普乃是松赞干布,占据名分大义,是噶尔家族的君王。无论噶尔家族亦或是生活在青海湖的吐蕃人,都要奉其王令而行,对其忠贞不贰、无所忤逆。
然则若是噶尔家族从大唐得到千部佛经,将其广为传播,使得底层之民众亦能修习上乘之佛法,那么噶尔家族的声望将会一夜暴涨!
在青海湖之地,可与赞普分庭抗礼。
这不仅是家族统治青海湖的根本,这份声望更会传至吐蕃国内,使得无数贵族、民众对噶尔家族之贡献顶礼膜拜!
一夜之间,噶尔家族的声望便足以与赞普齐平,到那个时候,即便赞普再是忌惮噶尔家族,又如何敢于恣无忌惮的打压、排斥,甚至予以剪除?
那将是噶尔家族不败之金身。
当然,这一切的代价,便是佛法在噶尔家族以及吐蕃内部广泛传播之后,所导致的剽悍之气消弭、血勇之性衰减。
以往悍不畏死凶残狠厉的吐蕃人,将在佛法的感化之下,满满崇尚和平与安宁,再不复往昔动辄烧杀掳掠之狠性……
论钦陵终于明白临行之时父亲为何叮嘱自己勿要听从房俊之蛊惑,也体会到当初父亲面对房俊给出的“青稞酒”,为何明知是一杯鸩酒,却依旧不得不仰头喝下的郁闷。
世间之事,总有权衡利弊,当利大于弊,再是满心不愿,也之能遵从。
千部佛经使得噶尔家族的统治稳若泰山,声望直抵吐蕃之最高层,这让论钦陵如何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