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朱大先生的笔记

斗破小说网,www.doupocangqiong.org,如果被任意浏/览/器转/码,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阅读.

    确实来说,箱中的东西都是青花瓷,而且以瓶壶居多。

    这些青花瓷制作工艺非常精良,胎体洁白如玉,精密细腻,青花发色深沉浓艳,在光芒的映照下散发出蓝宝石一样的光泽。

    “漂亮,太漂亮了。”

    俞飞白赞叹不已,然后小心翼翼捧起一个直颈较长,腹部扁圆的贯耳瓶,一边仔细体会其中的质感,一边目不转睛的打量其中的细节。

    贯耳瓶的器形是仿汉代投壶式样,由于在瓶颈部位两侧有一双对称帖竖直的管状贯耳,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名字。

    这种贯耳瓶属于纯粹的观赏品,瓶身上的纹饰很多,颈部绘有海水纹,中间夹饰有回纹装饰带,肩部饰有蕉叶纹。这些满施青花料的辅助纹样,与腹部主题纹样缠技忍冬纹的疏朗,形成鲜明的对比。

    当然,尽管纹饰很多,却不显得繁琐。这些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反正看起来很舒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大明宣德年制,双圈双行楷书款。”

    与此同时,俞飞白习惯性的看了眼贯耳瓶的底足款识,顿时更加惊喜道:“这是宣德年间的青花瓷,难怪这样精致漂亮。”

    在明代宣德年间,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后世也有评价,明以宣(宣德)、成(成化)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魁。

    另外也有人觉得。宣庙窑器,质料细厚,隐隐橘皮纹起,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宋之官、汝窑敌。即暗花者、红花者、青花者、皆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

    也就是说,如果以五星为评判标准的话,那么宣德年间的青花瓷,获得五星级好评是妥妥的。没有任何的黑幕。反正这个时期的青花瓷,一直受到中外藏家的推崇,视为青花工艺的典范。要是能够收藏一个,估计也要当成传家宝供起来。

    然而这里却有一箱,不仅是贯耳瓶而已。另外还有梅瓶、胆瓶、折方瓶、宝月瓶、玉壶春瓶等等。此外还有一些零散的执壶、葫芦口执壶、玉壶春执壶、方流执壶……整整一箱青花瓶壶,每件都是工艺精美,光泽柔和不刺眼,仿佛珠光宝气一样的东西。

    见此情形,王观也是十分感叹,同时摇头道:“如果都是真品就好了。”

    “对呀,如果真是宣德青花瓷。这一箱东西,估计能卖十几亿吧。”俞飞白也叹惜起来,他也不笨,自然清楚大箱是为什么原因才挖出来的。不管多精美漂亮的东西。只要与朱大先生扯上关系,其中的真实性就比较让人担忧。

    说话之间,俞飞白仔细研究贯耳瓶,粗略观看外壁之后。他着重关注瓶内壁。只是瓶内相对来说比较狭小,能够看到的面积不多。幸好贯耳瓶的瓶口比较大。俞飞白直接伸手进去慢慢的摸索,几分钟之后,真给他摸出异常情况来。

    “诺,就在这个位置。”

    此时,俞飞白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沮丧:“这里有个清晰戳印,应该是朱大先生的杰作无疑了。”

    “理所当然。”

    王观也不奇怪:“其实看到这些瓶呀壶呀,我就心里有数了。那个窑口确实就是朱大先生早期的作坊,只生产瓶和壶,因为这两种东西口小,比较容易在内部留下隐秘的戳印。”

    “不过到了后来,朱大先生也觉得在瓶壶内部戳印太小儿科了,所以就舍弃了这个窑口,打算另起炉灶,才有了融入纹饰之中的暗记。”

    说到这里,王观也是感慨万端:“不愧为朱大先生,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仿制的技术已经非常高超了,还要精益求精……”

    “对,很精益求精,所以大家才被他整得那么惨。”

    在俞飞白吐槽的时候,高德全却没有参与其中,甚至没有看那些精美青花瓷,而是在箱中翻来覆去,似乎是在找什么东西。

    “找到了,应该是这个。”

    片刻之后,高德全终于在箱底翻出一个方长的扁盒,在看到扁盒的一瞬间,他的脸上露出了激动的笑容,然后手掌有些颤抖的把扁盒打开,只见盒中也没有什么东西,就是放了一本不算厚的册子而已。

    然而,就是这本册子却让高德全欣喜若狂,激动得差点要欢呼出来。

    “德叔,这是什么?”

    与此同时,王观也注意到高德全的异常,自然凑近一看,只见册子没有什么封皮,开篇就是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

    王观微眯眼睛打量,顿时瞠目结舌:“这是……配方?”

    “没错,不仅是配方,更有详细的工艺流程记录。”

    这个时候,高德全根本不能掩饰脸上的喜色,笑容就好像是鲜花一样怒放,十分灿烂:“这是朱大先生烧瓷的笔记,非常重要。”

    不是非常重要,而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王观自然明白,这样的东西落在外行人手里,肯定是一文不值,但是落在高德全这样的仿古瓷大师手里,那简直就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不要以为这话夸张,就好比现在有专利保护一样,古代对于核心技术也十分重视。

    王观曾经看过一些文献资料,上面明确记载,在汉代的时候,养蚕是汉人专利,如果外国人胆敢把蚕茧走私运出关外,被检查的时候发现了,直接杀无赦。

    烧瓷的技术也差不多,瓷器可以卖给外国人,但是其中的工艺流程、以及釉料的配方,那是不能对外国人公布的。

    只不过到了清代,也就是千古一帝康熙的统治时期。他根本不清楚,或无视千百年来大家约定俗成的规矩,居然允许外国人随便参观窑厂,了解烧瓷的全部工艺情况……

    当外国人把这些技术带回去以后,立即引起了轰动,然后人家花了几百年时间掌握吃透,最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国际市场上反过来压抑中国。所以别看现在中国依然是瓷器大国,但是现代的瓷器已经完全没有当年称雄世界的竞争力。

    这就是技术外传的悲哀。所以不要总是埋怨中国人自己不重视专利保护,实际上真正靠这门技术吃饭的人,对待技术简直比自己生命还重视。这也是为什么,古人在传艺的时候,总是喜欢留一手。然后定下种种传男不传女、传媳不传婿的规矩。

    当然,也就是这个原因,致使许多技术失传了。

    不过,朱大先生显然是个例外,他居然有做笔记的习惯。然后也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在不经意之间,把这些笔记流传了下来。

    对于烧瓷的人来说。这些笔记简直就是一本本秘笈,只要学会了肯定“武功”大进,指不定能够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相当于另外一个朱大先生。事实也是这样。不然的话初代朱大先生已经逝世几百年,怎么可能又冒出来一个朱大先生呢?

    究其原因,肯定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有人无意之中得到这些笔记。然后经过钻研之后成功复制了朱大先生的技术,一跃化身为朱二代?

    尽管受到了严打。朱二代集团覆灭了,可是钱老等人当年却并没有找到那些笔记,所以时隔二十多年后,朱三代又死灰复燃了。

    “可惜,这好像是早期的笔记,工艺不算很完美。”

    这个时候,高德全翻开笔记,仔细阅读片刻之后,顿时有些遗憾道:“而且笔记中记载的配方不多,只是专门针对宣德青花瓷而已……”

    “德叔,你就知足吧。”听到这话,王观忍不住笑道:“能够找到这样的东西,已经是天大的庆幸,怎么还能奢求其他。”

    “怎么不能奢求。”

    俞飞白却有不同的意见:“以德叔的实力,完全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停。”

    高德全连忙制止起来,啼笑皆非道:“别把我捧太高,免得摔下来跌死。”

    “好了,你们慢慢欣赏这些青花瓷。这些东西在当时是赝品,但是现在已经是仿品了,也具有极高的价值。你们仔细看看,再对比现在朱大先生的赝品,或许能够发现其中的区别。”

    “至于我嘛,要拿笔记回去做个细致研究才行……”

    说话之间,高德全摆了摆手,就准备离去。

    “等等。”

    此时,王观伸手阻止起来,有些好笑道:“德叔,你是不是忘记了什么?”

    “我忘记什么了?”

    高德全有些不解,左右打量,没觉得自己落下什么东西啊。

    “毛瓷,准备熄火的毛瓷。”

    王观啼笑皆非:“你不管了,打算一走了之?”

    “呃!”

    一瞬间,高德全惊醒过来,顿时苦笑道:“瞧我这记性,糊涂透顶了。”

    “我看德叔你不是糊涂,而是高兴过头了。”俞飞白笑眯眯道:“得了天大的好处,晚上记得请客哦。”

    “这怎么行……”王观摇头笑道:“不能光是请客而已,起码要摆上三天流水席吧。”

    “哈哈,只要毛瓷烧制成功,别说三天流水席,就是三十天也无所谓。”

    就在这时,外头有豪气的声音传来,却是苏氏集团的老总,日理万机的苏文弈风尘仆仆的在窑口熄火之前赶到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