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章: 第四百二十四章 一月尚书(50粉红加更)
- 下一章: 第四百二十六章 钱财露白
斗破小说网,www.doupocangqiong.org,如果被任意浏/览/器转/码,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阅读.
这一日,应南图和沈宁,接到了沈华善从河内道送来的书信,知道了冯万石这个人。冯万石是叛军首领黄渊的谋士,在招讨司攻进鄂州的时候,他就不知所踪了。沈华善特意将冯万石的事情告诉他们,是因为冯万石的身份。
冯万石师承朝堂先生,俞正道的纵横术,是从朝堂先生那里学来的,细究起来,沈宁和冯万石是有渊源的。
朝堂先生之所以被人称颂,除了其帝师的身份之外,还因其超高的道德品行,这样的人,教出来的弟子,怎么会为叛军作谋士呢?
“这个问题,待舅舅的书信从江南道来,就清楚了。祖父让我们留意京兆重臣之家,是否有谋士出现。这个事情,如流处会跟进的。”应南图笑笑说道。
沈家的三代弟子,基本都被沈华善撒出了京兆。能让沈华善充分信任,又可以担下如流处责任的,就只有沈宁了。沈宁有孕之后,应南图就代她主理如流处的事情,冯万石此事,当然也不例外。
只是京兆这么大,朝臣那么多,虽不至于大海捞针,但要找到这个人,不是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冯万石是谋士,要将自己隐藏起来,实在太容易了。
“其实也不是这样,只需要关注三品官家就可以了。冯万石师承朝堂先生,又是叛军首领的谋士,是居惯高枝的,怎肯屈就普通朝臣之家?”
沈宁说道。京兆的三品官员,是有数的。这样一来,如流处会轻松很多。只是,冯万石这个人。到底想做什么?要是如流处能发现这个人,一切就清楚了。
与此同时,户部接到了河内道的加急文书,而江成海,也接到了沈华善的急信。文书和急信,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情,那就是河内道的粮食问题!
沈华善以河内道临时观察使的身份。向户部追粮来了。沈华善会有此举,也是无可奈何的之举。
且说,随着黄渊和刘良的身死。河内道的叛军反贼,就被招讨司打残击灭了,剩下零星的反贼,也被招讨司清得七七八八了。鄂州、晋州和郑州三地已平。招讨司的主要任务已经完成了。
招讨司是为了平乱而设的。乃临时设置官职机构,如今河内道的局势已平,招讨司存在的意义不大了,况且五万兵马粮草所需,实在是个大数目。河内道如今大旱灾,哪里还能长时供养这五万兵马?
靠着转运司运送粮草,总不是长远之计。江南道观察使王备明白地表示:江南道如今的局面也不容乐观。江南道虽则没有河内道的大旱灾,但是粮食歉收。江南道转运司运送粮草,也持续不久了。
不得已。沈华善向景兴帝上书,道河内道局势已平定,招讨司任务已完成,招讨司应该解散了。河内道剩下的那些零星反贼,有河内卫的士兵,就已经足够了。
景兴帝接受了沈华善的建议,撤了招讨司,如今张戈带着五万招讨司士兵,返回江南道驻地了,然后就会返回京兆述职。
沈华善,却留在了河内道。因为河内道观察使钱同式被杀,景兴帝任命沈华善暂代河内道观察使一职,总领河内道政事。沈华善的主要职责,就是带领河内道官员和百姓,挺过这次大旱灾,完成钱同式未竞之事。
暂代河内道观察使之后,沈华善才深切领会钱同式当初的艰难。河内道的问题太多了,目前最大危机就是大旱灾。
现在已经是十月了,从五月至今,河内道就没有下过雨水。这大旱灾,不仅仅鄂、晋、郑这三地才有,几乎是波及河内道全境,只不过其余地方,没有这三地那么严重。
当务之急,仍是救灾。所幸河内道其余地方的官员颇为得力,并没有出现鄂郑晋这三地乱局,救灾、赈灾工作早就来陆续展开。河内卫士兵们,协助各地的官员们,既是救灾,也是震慑。
局势最艰难的,还是鄂、晋、郑三地。叛军反贼已经剿灭,但是这三地的真正问题,这才凸显出来,那就是民心问题。
这三地的百姓,都曾受过黄渊、刘良的统领,也曾被他们“均权力、免赋税”旗号所迷惑,甚至有部分百姓认为朝廷绝对不会为他们着想,对朝官始终是不信任,民心相当不稳。
必须赢回民心,继续稳定这三地的局势,不然,就算平息了西路、北路叛军,说不定还会有东路、南路叛军。
这三地,先遇大旱天灾,后遭蝗虫大祸,再历战火动乱,已经被毁得不成样子了。重整这三地的官场秩序、带领百姓度过旱灾,这是沈华善首先要做的事情。然而要完成这件事,非一朝一夕之功。
摆在沈华善面前的,就是这三地已经崩溃的官场。官府要救灾、赈灾,首先得有官员,可是这三地的主要官员,都被黄渊、刘良这些反贼杀得七七八八了。剩下的,不是才疏能庸之辈就是贪生怯懦之徒,根本就撑不起这三地的官场。
沈华善不禁头都大,那怎么办?只能事急从权了。这三地存活的官员,沈华善依然用了一部分;同时,从河内卫士士兵中挑选了略通文墨的士兵,让他们担任官职;再有,就是最重要的一个举措了:从这三地百姓中,挑选贤能担任官职。
这不仅是沈华善重构这三地官场的举措,也是赢取这三地民心的好办法。
普通百姓想要担任官职,必须经历重重选拔,渡过层层关卡。乡试、春闱、殿试,能通过这三重考核的人,是少之有少。对于大部分的百姓而言,家中能出一个会认字的人,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他们怎么敢奢想家中会出个官员?
可是,因为河内道的大旱和动乱,普通百姓做官的机会就在眼前了。不需要经过乡试、春闱、殿试,也不用拜师送礼求官职,只要是贤能之人,只要有为百姓谋福祉之心,就有机会出任这三地的官职。
贤者有得,能者有才,普通百姓之中,不乏这样的人。沈华善在百姓中选拨官员的公告一下,就令得这三地的百姓震动,那讨论的激烈和轰动,比京兆最繁华的祥和大街有过之而无不及。
沈华善将临时就职的府衙,宣在了河南郑州府衙,这是钱同式殉职的地方,也是沈华善缅怀故人的地方。此刻,在府衙内,陈成正说着话。
“老太爷。我听闻,从百姓中选出的那一批贤能,虽然不熟悉官务政事,但胜在兢兢业业,在百姓中又有威望,现在百姓们都平静了,民心归矣。这个真是好办法,老太爷真是神了。”
陈成的语气甚是感叹。老太爷只露了这一手,就将百姓归心了,让他不得不服。
沈华善听了陈成的话语,略扬了扬嘴角,这个办法,还是他听了鄂州韦松江的请求,才想出来的。
韦松江,原名韦二,曾有军功,又略通文墨,沈华善便有意让他担任一个官职,当然,沈华善会有这样的决定,沈宁所说的前一世韦松江其人,也占了不少因素。
不管这个韦松江是不是沈宁说的那个平乱之人,就冲他的表现,沈华善也打算重点培养他,能迷途知返又有胆色文墨的人,不易得。
韦松江在接到任职命令之后,带着惴惴心思,向沈华善表示:其实在他们那一个小营队,最有威望最有本事的,不是他,而是另外一个人。既然他都可以担任官职,便请求沈华善也给那人一个机会。
“其实真正有才能的人很多。当时黄大将军……黄渊打的旗号就是考选不公、埋没人才,所以……所以属下认为应该给他一个机会。”
韦松江当时是这样说的。韦松江只是为了同伴请求,沈华善却受了启发,想到了在百姓中挑选贤能这个办法。
原来的官员、河内卫的士兵、河内道的百姓,这三管齐下,才堪堪重新搭起这三地的官场架构,也赢得了民心。
不过沈华善神色颇为忧虑。百姓的心是暂时稳住了,可是这持续的旱灾,就像一个巨大火药桶,稍有不慎,就会爆开来。
一方面,沈华善一方面带领这三地的官员自救,一方面向江成海拿钱、粮,以助河内道百姓渡过难关。因此,才有送往户部的加急文书,才有送给江成海的急信。
接到书信的江成海,心急不已却无计可施。河内道缺钱少粮,而且缺的,不是几万两几千石这样的小数目,而是上百万两银钱、几万石粮食。还要源源不断供给,直到河内道有雨水来为止!
这样的数目,户部哪里供应得起?户部是掌管天下之粮财不假,但是对河内道能做的,就是从江南道、岭南道等地调去粮食。
可是如今最富庶的江南道都表示情况不乐观了,观察使王备直接就拒绝了户部的要求。他拒绝的原因很充分,若是还从江南道调钱粮的话,说不定江南道就有动乱了。
这原因,直接让江成海脸色发绿。户部能有什么办法呢?就算他有心往河内道送去几百万两,国库也没有这个钱财!
江成海万般筹计,仍是苦闷不已,只得去沈家找叶正纯诉苦。(未完待续。。)
ps:感谢杨晔的粉红!么么哒~~